欢迎访问中共岳西县委党校!

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党建专题 > “一改两为” > 正文

斯人已去,精神永存 ——纪念周恩来逝世45周年

发布时间:2023-03-22 10:28:41     来源:     录入:老宋论周恩来精神(原创)

  周恩来总理的一生是伟大而辉煌的一生。他在长达50余年的革命生涯中,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共产党人优良品格于一身,形成鲜明的富有民族特色和共产党人活力的崇高精神,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各民族提供了珍贵的精神财富。

  一、坚定信仰  开拓进取

  周总理从少年时代起就立志救国,追求真理,崇尚理想,“为了中华之崛起”而发奋读书,以国家兴亡为己任。他东渡日本,考察欧洲,对各种思潮进行比较,终于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始终奉行着“我认的主义一定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它宣传奔走”。在革命实践中,他加强理论的学习,注重锤炼自身的党性,不断学习他人之所长,充实了理想之内涵,矢志不渝地奉行着自己的信条。周恩来在激荡的历史岁月中,面对黑暗、挫折、困难和失误,总是坚定革命信念,保持旺盛的革命意志,百折不挠地战斗着。当白色恐怖笼罩全国时,他领导发动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1934年秋,在“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下,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中央红军被迫长征,在革命的危急关头,他和其他同志一道支持召开遵义会议,支持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从而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实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在陕北、西柏坡,他和毛泽东等同志,克服千难万险,以大无畏的气概,指挥人民解放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完成了改变中国命运的战略大决战,使中华民族从此站立起来了。在“文革”极端复杂的历史时期,他忍辱负重,为推进党和国家工作的正常运行,尽可能减少损失,保护大批党的领导骨干、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做了艰辛的努力。他协助毛泽东同志挫败了林彪反革命集团,并和邓小平、叶剑英等同志一起,同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斗争,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健康发展准备了条件。

  二、鞠躬尽瘁 勤政为民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周恩来一切言行的出发点和目的地,是周恩来精神的核心。他担任总理长达26年,是国家建设卓越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日夜处理着繁杂的内政外交、党内党外事务。我国经济、外交、国防、统战、科技、文化、教育、新闻、卫生、体育各行各业的恢复和发展,无不浸透着他的汗水和心血。邓小平在粉碎“四人帮”后多次号召全党学习周恩来。他特别指出,周恩来是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人。毛主席曾对周恩来这种工作精神给予高度赞誉:周恩来是铁人,是世界上最忙的人。他心中时时记挂着人民群众,只要是关系到群众的事情,总是体贴入微,关怀备至。只要是哪里群众有灾害和困难,他就及时出现在哪里。1956年,周恩来视察上钢一厂,亲自到全厂最闷热的铸钢工场里,当得知这里的温度高达40多摄氏度时,再三嘱咐厂长,你们要关心工人身体健康,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周恩来回到北京不久,国务院即发出《工业企业必须认真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的紧急通知》。1966年,河北邢台发生强烈地震的第二天,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周恩来冒着风雪严寒,亲赴灾区,视察灾情,向灾区群众送去党的温暖,提出“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发展生产、重建家园”的抗震救灾方针。70年代,云南锡矿工人肺癌发病十分严重。1975年,一直惦念着工人病情的周恩来刚刚做完肿瘤切除手术,还没下手术台,就请人叫来当时北京日坛医院党委书记李冰,对她说:“云南锡矿工人肺癌发病率很多,你应该去解决这个问题,马上就去。”1976年,弥留之际的周恩来从昏迷中一醒来,便对医生说,我这里没有什么事了,你们还在这里干什么呢?快去照顾其他同志要紧,他那里更需要你们。他倾毕生心血于人,唯独没有自己。他切切实实履行了“为人民服务而死”的诺言。

  三、注重实践 求真务实

  崇尚实践,坚持实事求是,是周恩来一贯的工作作风和思想。他在党内较早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精髓,并自觉地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之中。他“从实际问题上解释主义之理论的根据”,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解决实际问题,反对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他反复倡导要“讲真话、使真劲、做实事、求实效”,创造性地发挥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他一贯反对高高在上的官僚主义,厉行调查研究,事必躬亲,走群众路线,善于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形成许多真理性认识。他在长期与知识分子的接触和交往中,感到知识分子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知识分子在国家建设中积极性的发挥,遂促成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他主持了全面调查和研究知识分子问题的工作,形成《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系统地阐述了党的知识分子工作思想。他提出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科学技术是关系我们的国防、经济和文化方面有决定性的因素”这两个著名论断,成为党制定知识分子和科学技术政策的基本依据和指导思想。在反冒进过程中,他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基础薄弱的国情出发,提出“只要摸清了实际情况,就要敢于抗大流”,并会同其他领导同志提出:“在反对保守主义的时候,必须同时反对急躁冒进倾向”,主张在综合平衡、稳步前进、既积极又稳妥可靠的基础上制订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他多次强调,“要重工业,又要人民”,“保证重点、适当收缩”。协调积累和消费、农轻重比例关系等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为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四、艰苦朴素 廉洁奉公

  艰苦朴素,廉洁奉公,是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也是周恩来一贯的行为准则。在生活上,他是世界上最朴素的总理,一向低标准,不搞特殊化,始终勤俭节约,不奢侈浪费。他居住和工作的中南海西花厅从不许装修,也不准更换屋内的陈设。他穿的是补了又补的衣服、修了又修的皮鞋和织了又织的袜子,戴的是110元的国产手表,睡的是旧板床,用的是褪了色的军用被和打了补丁的毛巾。他招待国内宾客,总是自费,从不让公家报销。他饮食简单清淡,主食一般要吃三分之一的粗粮,每餐大都是一荤一素。三年困难时期,他与全国人民同甘苦,不吃肉鱼,主动把自己和邓颖超每月的粮食定量降到15斤和13斤。他说:“毛主席在党中央带头,我在国务院带头。群众有困难。做领导工作的更不能持殊。”

  每次外出视察,他都是轻装简从,不搞前呼后拥,谢绝一切不必要的吃请,还要求身边的工作人员过问伙食。据实交纳伙食费。

  他从不无偿收受礼物,对送来的礼物,凡是能退回的,一律退回,凡是不能退回的,加倍付款,然后交有关部门处理,做到秉公办事,不询私情。外宾赠送的礼物,虽是‘友谊的象征,但他从不据为已有,一概如数上交。

  他对亲属始终是高标准,严要求,从未有丝毫的特殊。他极其憎恨“好伸手,走后门,一人做官,全家享福,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丑恶现象。他和邓颖超给亲属规定了严格的“家规”:不准专程到北京看望;来者一律住机关招待所,在食堂就餐,有工作的自己掏伙食费,没有工作的由他代付;不许用公家汽车;不准说出与周恩来的亲属关系来炫耀自己;生活要艰苦朴素,不搞特殊化。他多次警言:“对亲属,到底是你影响他还是他影响你?一个领导干部首先要回答和解决这个问题。如果解决得不好,你不能影响他,他倒可能影响你。”

  五、严以律己  宽厚平等

  周恩来一生注重修身养性,从严要求自己,宽厚仁和,平等待人,以诚取信于人,展示出一代伟人的人格魅力。

  他坚持自我思想改造,认为无产阶级肩负着“对其他劳动者实行团结、教育、改造”的任务,但“能自我改造的人,才能改造别人。”他以“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为座右铭,不断扬长避短,完善自己。

  他勇于自我反省,开展自我批评。他认为人无完人,人总会犯错误,只有不断改正错误,才能不断进步。他一贯主张要从领导者做起,实行自我批评,及时纠正错误。因为“领导威信不是从掩饰错误中而是从改正错误中提高起来的。”他总是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从思想深处查找根源,公开作自我批评,从不走形式,更不诿过于人。

  他宽厚为善,平和待人,从不以职务高、权力大、学识渊博等轻视人,总是谦虚谨慎,平易近人,视他人为先生,甘当小学生,虚心学习他人之所长。他认为,人人都是平等的,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彼此应平等交换意见。他胸襟宽广,淡泊名利,认为“领导者在必要时应忘记他所受的侮辱”,以大局为重,善于团结不同意见的人,为共同目标奋斗。

  周恩来自我控制的能力,以身作则的品行,平等的观念,宽容的气度,为人处事的风格,获得了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尊敬和赞誉。他是举世公认的道德楷模和精神榜样。

   精神可以超越时空,永存世间。不灭的周恩来精神博大精深,在全党和全国人民心中树起一座雄伟的丰碑,对我们一代一代中华儿女具有永恒的价值。纪念周恩来,学习周恩来,最为紧要的是,弘扬周恩来的崇高精神,努力实现周恩来“为了中华之崛起”的民族复兴目标。

  盛世,真的如您所愿!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