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共岳西县委党校!

今天是:

学员论坛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党校论坛 > 学员论坛 > 正文

【中青班学习有感】读书修行之政治判断力

发布时间:2022-08-13 17:08:14     来源:     录入:胡煜捷

  “政治判断力的基本内涵是通过选择的形式把自身的价值观付诸在事物上的能力。”8月10日,县委党校王先位老师在授课时说道。

  政治判断力应该是大政治家的基本素养之一。细数古今风流人物,伟人毛泽东在政治判断力这块我愿称为最强。

  1916年7月,他在给好友萧子升的信中。提出“日本无论何人执政,其对我政策不易,诚我国劲敌!......二十年内,非一战不足以图存!”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中日正式开战。后来人看一切理所当然,但是1916年列强还在打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只是在暗中支持皖系与奉系军阀。从普通农民到历史巨人,毛泽东的一生,都在展示其非凡的判断力。

  后来,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过这样一段话:“坐在指挥台上,如果什么也看不见,就不能叫领导。坐在指挥台上,只看见地平线上已经出现的大量的普遍的东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领导。只有当还没有出现大量的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

  查阅了大量毛泽东的生平事迹后,你就发现一切都是有迹可循,基本上是通过以下三个路径来提高自己的政治判断力。

  用哲学提升判断的维度。普通人的判断是线性的、碎片化的,非黑即白,二元对立,是孤立地、撕裂地看待世界。而哲学的判断是辩证的、立体的、系统的、全面的。毛泽东在湖南求学时认真学习《西洋伦理学史》,并写了十几本学习笔记《讲堂录》。站在哲学的基本盘上,毛泽东触类旁通,对其他的领域都是降维打击:他一介书生掌兵,运筹帷幄成为一代战神;他研究政治,纵横捭阖成为顶级高手;他走笔江山,成为当之无愧的文章大家……一理通百事,把握了终极大道,再应用到具体领域,当然游刃有余。

  用历史增强判断的厚度。毛泽东曾把《资治通鉴》通读十七遍,阅读过程中,他会通过地图和《读史方舆纪要》工具书把书中的山川形势、历代战例标注、整理、归纳,从而在脑海中形成立体大数据时空模型,对中国人文地理了如指掌。如果读到某项政治决策,他就会还原代入,提出自己的见解,进行对比。战争时期,毛泽东带领我党军队北上南下,东进西退,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把这项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用报纸拓展判断的广度。毛泽东一直认为,读报是了解时事研究社会最高效最经济的方式之一。有人总结,他读报实则是一整套信息情报分析方法论,可分为四个步骤:信息概览,汇总整理,情报挖掘,分析预测。1935年9月,毛泽东与张国焘决裂,在到达哈达铺的前一天,他在报纸上看到国民党军队“围剿”陕北刘志丹红军的消息,决定将中央红军的最终落脚点定在陕北,这一决策拯救了中国革命。通过报纸上的蛛丝马迹,进行全面分析判断,以此作下正确判断,这就是毛泽东在青年时期打下的深厚功底。

  “责重山岳,能者方担之。”这是王先位老师授课的最后一句话。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不妨在这个喧哗的世界,走一条安静的读书修行之路,下一番苦功夫,确实提高自己的政治判断力。(撰稿人:胡煜捷,审稿人:谢一娴)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