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后,孤灯下,思想回荡,键盘敲击,一夜无眠,把天亮做信念。”这是材料人最习惯的一个场景。8月16日下午,县委办副主任王钰豪为中青班全体学员讲授《关于公文写作工作的一点体会》,既有切身之苦,也有自得之乐。我深深感受到,一茬又一茬的笔耕者生生不息、辈辈接续,虽懵懂、没底,但毫无退路。
有人说,天下文章一般抄,其实不然,公文写作是一门大学问,得细心揣摩,掌握诀窍,方能游刃有余。个人有“三字”与大家交流:
“捡”,即文前积累。“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积累素材对公文写作具有基础性、关键性的作用,是提高公文写作速度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一是要规范阅读习惯。要多阅读权威报刊、网络深文,结合平时公文写作,有意识、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积累精彩的标题、高超的撮要句和段首导入语、严谨新颖的框架、启发深思的结尾等。二是要深入调查研究。常言说,涉浅水者得鱼虾,入深水者得蛟龙。要围绕上级精神和本地重点工作,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现场,听民意、摸实情,这是发现、收集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渠道。三是要发挥听会效果。领导大型会议的讲话是前一阶段点滴观点的“集成”,要勤作笔记,捕捉有价值的信息,提炼出领导的思路、意图,进行深入思考研究,做好会后整理、借鉴、转化、运用等工作。
“简”,即文中删减。简单地说,就是让文字简练、干净,但包含内容却很丰富。一篇材料,篇无闲句,句无闲字,就像金刚石一样,体积小、密度大、硬度高,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一是要扣准主要环节。把开展工作的主要环节拎出来,把一些次要、不重要的、无关紧要的环节略去。不能轻重不分、大小不分,到处乱抓,搞成“螃蟹吃豆腐——抓的不少,吃的不多”。二是要学会数字概括。如“三大法宝”“三个有利于”“五个一工程”等等,将一些比较复杂的思想、概念、思路,用极其简洁干练、短促有力的数字方式予以呈现,一经了解其内涵,就能牢牢记住。三是要拒绝文人心态。抓住事物最具有个性、最与众不同、最能说明问题的特点和特征,对那种专业、缜密、延绵的长字,豁得出去,舍得下手,刀砍斧劈,化整为零,推陈出新,多说白话、多说短话,多出经典语言。
“检”,即文后校对。公文校对有三个原则:先排后校,每字必校,急文稳校。校对内容除符号、错别字、公文格式之外,还有以下三方面:一是规范语言使用。公文语言要保证其严肃性,尤其注意少用概约词、避免连用介词、精准使用专有名词和不随意更改格式用词等,确保达到语言权威、准确、简洁的效果。二是做到逻辑严谨。对于公文来说,逻辑是将全文语言紧密联结为一个整体的筋脉。违背逻辑原理的公文往往会出现概念不明确、结构混乱、词不达意、表意缺漏或者重复啰唆等问题,导致公文作用大打折扣。三是确保政策合理。严把公文校核中的政策关,是保证公文权威性的关键,是公文校对的“核心”。把好政策关,应做到“上下左右前后”六面看,不仅要与上级原文一一对照,还要看政策制定有无必要性和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很多人或许都有这个疑问:为什么自己讨厌写公文?其实是因为你不擅长写公文。有这样一条人生铁律:人对自己擅长的事情容易上瘾,因为擅长意味着更加频繁的成就感。每个人嗑瓜子都能连续嗑几个小时,并且很快乐,那是因为技术娴熟,每一秒都能得到瓜子仁的正面反馈。因此,我们在写公文的时候,可以给自己划定一个个极小的目标,抛开公文篇幅大小,先只思考一个观点,写一个句子,再写一个段落,如此反复,进入打怪升级的游戏状态,将若干个观点、若干个句子,按照特定的内在逻辑关系,谋篇布局、排兵布阵,抽丝剥茧、步步深入,形成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文气脉络,最终一篇精彩的公文就被写出来了。
时光匆匆而过,记忆终将模糊,不妨在有限的日子多点公文写作,多些与世界的互动,多些精神与意识的生产,多些知识和信息的升华。(撰稿人:胡煜捷,审稿人:谢一娴)
版权所有:中共岳西县委党校 地址:岳西县天堂镇建设东路60号电话:0556 - 2172952
Copyright 2010-2013
皖ICP备05011516号-1
设计维护:电 教 室
皖公网安备 340828020006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