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研究性学习,需要具备研究素质的教师。如果说,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教学,产生了经验型教师,那么,要适应研究性学习,就需要研究型教师。
“研究型教师”不是指专门搞研究,而是指具备研究问题的素养和能力的教师。因此,研究型教师除了要系统深入地掌握所任课程需要的基本知识,还要具备一些重要的素养、素质——
教学实践的理论性与理论学习的实践性
我们的前人有很好的把书本知识与实践联系的传统。明末清初的大学问家顾炎武就是一个典型。他在明亡后,大部分时间在北方活动,考察山川形势、政治经济、文化风俗。每次出行,他总是用二骡二马载书,经过边塞、关哨、山川,就向当地老兵询问了解有关知识和情况,如果所听到的跟以前所学的不相合,就打开书籍对勘,加以观察思考。经过长期积累,他终于有很多发明发现,写出《日知录》等传世之作,并提出“学以致用”,开有清一代实学的风气。今天,他的这种把书本知识与实践相联系的做法,仍然对我们有很强的启发意义。
教学活动是一种实践,这种实践有一个上升到理论高度的问题,这就是知所以然。老师教的书本知识主要是一些理论,这些理论也有一个与实践联系的问题。这就是把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把教学活动上升到理论的层面来思考、把握,是教学实践的理论性。把教学活动与社会生产生活实践联系,是理论学习的实践性。
一般教师平时只考虑“教什么”,对于“怎样教”的问题,没有考虑,或考虑得很少。把学习书本知识与培养动手能力结合,是个十分急迫的问题。杨振宁教授说过:“我接触到很多第一流的物理学家,他们很能动脑筋,很能做实验,却不善于应付各种考试。”他说像爱迪生、爱因斯坦等人,学习成绩都平常,如果以我们现在的教学和取才标准,这些人才可能被埋没。
把书本知识与现实生产生活沟通,并培养观察现象的能力,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书本知识都是前人从实践中总结获得的,而当前的自然、社会仍存在许多现象和问题,等待我们去观察、研究,以便获得解决。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习和研究的过程。教师要有把书本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的意识和能力,对活的、新的东西有兴趣,有亲自动手收集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自己具有这些素质,才能引导、影响、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兴趣的广泛性与学习的渗透性
除了本专业外,对其他学科有广泛的兴趣,同时能够渗透性学习,从而达到由专才向一专多能转变,这是新时期的教育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各门学科之间都有一定程度的联系,了解邻近学科或其他学科的有关知识,能够触类旁通、左右逢源;对一个专门课题的研究,也经常需要邻近学科有关知识的支持;新的学科更往往是在几个边缘学科结合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教师要有广泛的兴趣,在教学中随处体现广博的知识面,引导和鼓励学生扩大知识面。
渗透性学习与扩大兴趣面有关系。渗透性学习一直为杨振宁教授所提倡。他说,渗透性学习法就是在还不太懂的时候,好像是乱七八糟的状态之下,就学习到了很多东西。他强调,中国传统教育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要学会渗透式学习。因为中国文化中强调按部就班地学习,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美国学生则经常是在“乱七八糟”中把知识学了进去。他们热衷于吸收各学科的成就,然后通过辩论剔除混乱的知识体系中的糟粕和谬误,从而得到迅速进步。这就是渗透式学习。他结合亲身体验鼓励中国学生多听其他专业的讲座,“听不懂没关系,硬着头皮去听,在基本不懂的情况下争取从中抓住能学到的东西”。
教师都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与正处于学习阶段的学生相比,已有一定专业的人比较不容易有广泛的兴趣和接受一些看起来是乱七八糟的东西。相反,正是学生最易有广泛的兴趣,易于接受新东西。所以,教师想做到与学生沟通,就要有广阔的知识面,要学会渗透式学习。今后,各科教学在内容上、方法上乃至人文与数理精神上的相互渗透,是一种趋势,教师必须具有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
思考的独立性与思想的开放性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传统的教学不鼓励独立思考。中国的传统文化太深厚,经典太多,特别是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不少,形成对个人思维的过多限制。如人们常说旧有“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其实还可以加上一“纲”,即“师为生纲”。君主的话绝对对,家长的话绝对对,书本的话绝对对,老师的话绝对对,这样,学生独立思考的余地就很小了。“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多年的学生熬成师,到他当了教师后自己仍不能独立思考,也不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此外,思考的独立性与行为的独立性有着直接关系。传统文化也有很多限制人的独立行为的因素。比如,在封建家族制度和家庭关系中,每一个成员都处于一定的地位,行为上既受一定规矩的约束,经济上又受家族或家庭的庇荫,缺乏自立和自我奋斗意识。
目前的教学还是过多地囿于书本,以分数论英雄,这些都不利于独立思考。其中除了旧习惯和体制的原因,教师观念也是重要因素。培养创新精神,首先要培养独立思考的意识。教师要具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传授知识不惟课本,评价学生不惟分数,判断是非不惟权威,这样才能影响、引导学生。教师还应重视学生特长,体现师生平等,才能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杨振宁教授曾经说,近三四十年来,美国一些著名学校的招生委员会,除了看学生的分数之外,也注重师长、朋友对学生的推荐,校方可以从推荐中了解分数表现不出来的能力。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同样,受传统文化中封闭、保守、自满等惰性因素的影响,我们的教学在接受新东西方面不够开放。这从我们的一些教材、教参多年的一贯制,以及对新学术成果、先进文化的吸收的态度可以看出来。有的教材内容、观点陈旧,一些有新时代气息、代表当代水平的新的科研成果没有及时吸收进来。我们的教师应当对这些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惰性因素有足够的重视,努力加以克服。要经常阅读学术杂志和最新学术著作,关注学术前沿动态,以善于接受新东西的开放态度,既能把课本外的新知识及时介绍给学生,从而也可以培养学生对新事物的开放的思想观念。
除了上述几点,善于摸索、勇于探险,善于与同事合作、联合攻关,尊重科学、坚持真理等等,都是研究型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
版权所有:中共岳西县委党校 地址:岳西县天堂镇建设东路60号电话:0556 - 2172952
Copyright 2010-2013
皖ICP备05011516号-1
设计维护:电 教 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6-2188512 举报邮箱yxwxb666@163.com
涉未成年人专用投诉举报专区 举报邮箱:yxwxb666@163.com 举报电话:0556-2188512
皖公网安备 34082802000621号